本书讨论的内容是以如下两项为前提的:
·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人们聘用管理者,就是希望他的工作卓有成效。管理者必须在他的组织里开展有效的工作,否则就对不起聘用他的组织。那么,管理者应该学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才不辜负其管理者的职责呢?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本书把组织和管理者的工作绩效作为两大目标。
本书的第二个前提是,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所以本书探讨了管理者绩效的每一个层面,本书编排的顺序,有利于激发读者学会如何成为有效的管理者。本书并不是教科书,因为有效性虽然人人可学,却无人可教。有效性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自我训练。本书从头到尾,都不忘一个问题:“是什么促成了组织和管理者的卓有成效?”但本书很少提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因为卓有成效对管理者来说是理所当然应该做到的。
回顾本书各章所提出的论点和论证结果,读者会发现管理者的卓有成效还有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侧面。它对个人的提高,对机构的发展,对现代社会的生存和运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1). 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记录好时间的使用情况。这是一件“机械性”的工作。
时间的记录,并不一定要由管理者本人自己动手,最好是交由秘书或助手来做。但是,只要管理者确能这么去做,他就能有所收获。虽然不敢说能立竿见影,也一定进步很快。而且,只要持之以恒,这样做肯定能激发管理者进一步求取有效性的兴趣。分析时间记录以及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还需要管理者采取某些行动,需要管理者有初步的决策,也需要管理者在行为、人际关系和工作重心上做出一些改变。因此,接着的问题,是衡量各项耗用时间的工作项目的轻重,及衡量各项工作目的的轻重。其结果,必将改变管理者的工作水平和质量。管理者也许得采用一种检查表,每隔几个月检查一次。这步工作着实攸关管理者对时间(管理者最稀缺的资源)运用的效率。
管理者的工作卓有成效,这肯定是卓有成效的机构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而管理者的有效性本身,就是对组织发展最重要的贡献。提高管理者的有效性,是促进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希望所在,也是现代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一大保障。
德鲁克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本书曾反复提到:知识工作者已迅速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资源,知识工作者也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投资。任何投资都不及教育投资庞大,因此知识工作者又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成本中心。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经济上最迫切需要的,莫过于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我们虽然很明显地看出重心已经从体力工作转移到知识工作了,可是这种转移究竟产生了怎样的结果,我承认,至今还没有表现出来。我们试以衡量经济成果的生产力及利润这两项尺度来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这两方面的增加并不显著。当然,发达国家在各方面的进步也很可观,可是,在如何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关键还是在于管理者的有效性。因为管理者本身是最重要的知识工作者。管理者的水平、管理者的标准和管理者对自身的要求,都对其周围的其他知识工作者的激励、方向和奉献,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尤其重要的是,管理者的有效性已成为今天的社会需要。我们社会的凝聚力和优势的发挥,有赖于知识工作者的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能否与组织及工业社会的目标互相融和。
知识工作者本身不会成为社会的经济问题。知识工作者大部分生活富裕,他既有职业的安全,也有充分流动的自由。但是他在组织中服务,他的心理需求和个人价值必须能从工作上和职位上得到满足。他通常被视为专业人员,也自视为专业人员。但是在组织中,他却只是雇员的身份,处于“听命于人”的地位。他的工作虽然属于知识工作的领域之内,但是事实上他的知识权威性,却必须服从于组织的目的和目标。在知识工作的领域中并无上下级的关系,只有年龄的长幼。但是,组织却不能没有等级制度。这自然不是今天发生的新问题,军队和政府机构里的工作人员对这种等级制度很熟悉,他们早已知道解决的方法。但是,这些问题却是实实在在的问题。知识工作者并不是不能安贫乐道,问题是知识工作者常会厌烦、失意、消沉。用时髦的名词来说,就是他们会产生所谓的“疏离感”。
19世纪的发展中国家遇到的社会问题,是体力工作者的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冲突。到了20世纪的今天,当时的那些国家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了,它们的社会问题却是知识工作者的问题了,即知识工作者的职位问题、职能问题及其满足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会因为我们否认它的存在而消失。声称只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问题才是“客观现实”,也解决不了问题。近代社会心理学的新浪漫学派(例如耶鲁大学的阿吉里斯教授)也不能解决这一问题,他们认为组织的目标,绝不是在个人目标满足后即可自然达成,因此认为不如撇开组织目标。这种见解,又何尝是解决问题?事实上,我们既要通过组织的绩效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也要力求实现个人的成就,以满足个人的需要。
管理者在卓有成效方面的自我提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可行办法。它可以使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想充分发挥自己及其他人长处的管理者,一定要使组织的绩效与个人的成就协调起来。他要设法让自己的知识成为促进因素,帮助机构抓住机遇并获得成功。通过强调贡献,他可以使自身的价值转化为组织的成果。
我们往往认为体力工作者只有经济的需要,能获得经济报酬即能满足——至少19世纪时有如此的看法。但是,据人际关系学派的人士看来,实际上绝非如此。对体力工作者而言,当其所获的报酬高达某一水平以上时,报酬便不一定再起作用了。以知识工作者来说,当然也需要经济报酬。但经济报酬也是对知识工作者的一种制约因素,光有经济报酬并不等于有了一切。知识工作者还需要机会、需要成就、需要实现、需要价值。知识工作者只有在成为一位有效的管理者之后,才能获得这些满足。
今天的社会有两种需要:对组织而言,需要个人为其做出贡献;对个人而言,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只有管理者的有效性,才能使这两种社会需要相辅相成。总而言之,卓有成效确实是必须学会的。
安心养老连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