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 民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关于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工信部联电子〔2021〕1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民政厅(局)、卫生健康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0〕45号),进一步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制定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民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1年10月20日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是以智能产品和信息系统平台为载体,面向人民群众的健康及养老服务需求,深度融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形态。为进一步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打造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健康及养老需求,增进人民福祉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二、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提升产品供给能力
专栏一
智慧健养老产品供给工程
①健康管理类智能产品。重点发展具备血压、血糖、血氧、体重、体脂、心电、骨密度等检测监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设备、家庭医生随访工具包以及社区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
②康复辅助器具类智能产品。重点发展外骨骼机器人、康复评估、肢体康复训练等康复训练类设备以及智能轮椅、仿生假肢、助听器、助行器等功能代偿类设备。
③养老监护类智能产品。重点发展防跌倒、防走失、紧急呼叫、室内外定位等智能设备。鼓励发展能为养老护理员减负赋能、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搬运机器人、智能护理床、智能床垫、离床报警器、睡眠监测仪等智能看护产品。
④中医数字化智能产品。重点发展具有中医诊疗数据采集、健康状态辨识、健康干预等功能的智能中医设备。
⑤家庭服务机器人。重点发展具有情感陪护、娱乐休闲、家居作业等功能的智能服务型机器人。
三、推进平台提质升级,提升数据应用能力
四、丰富智慧健康服务,提升健康管理能力
专栏二
智慧健养老产品供给工程
①远程医疗:鼓励医疗机构应用5G、超高清视频、医疗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设备,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康复指导等医疗服务,助力医养结合发展。
②个性化健康管理:鼓励医疗机构或企业应用健康管理类智能产品,开展信息采集、体征监测、趋势分析、风险筛查、健康计划、预防保健、慢病管理、紧急救助、康复指导等服务。
③互联网+护理服务:鼓励医疗机构选派符合资质和能力条件的护士,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护理服务。
④互联网+健康咨询:发展在线咨询、预约挂号、诊前指导、紧急救助、诊后跟踪、康复指导等服务。
⑤互联网+健康科普:推动健康知识的在线普及,强化数据检索、科普宣传、健康教育等信息服务。
五、拓展智慧养老场景,提升养老服务能力
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丰富养老服务种类,优化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养老服务效率。重点面向家庭养老床位、智慧助老餐厅、智慧养老院,打造智慧化解决方案,创新互联网+养老、“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老年人能力评估等智慧养老服务。
专栏三
智慧养老服务推广工程
★打造智慧养老场景:
①家庭养老床位:依托烟雾传感器、门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智能床垫等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提供紧急呼叫、环境监测、行为感知等服务,满足居家老年人享受专业照护服务的需求。
②智慧助老餐厅:面向社区养老助餐场景,集成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线上订餐、刷脸支付、精准补贴、膳食管理、食品安全监管等服务。
③智慧养老院:集成应用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入住管理、餐饮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照护等运营智慧化服务,提升养老机构运营效率。
★创新智慧养老服务:
④互联网+养老服务:依托互联网平台、手机APP等,向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居家上门养老服务。
⑤“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赋能互助养老,创新低龄老年人服务高龄老年人、伙伴式陪伴等互助养老模式。
⑥老年人能力评估:运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红外传感器等智能产品赋能老年人能力评估,提供智慧化老年人能力评估服务。
六、推动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提升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能力
(一)增强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支持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使用需求,推出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等适老化特征的手机、电视、音箱等智能产品。鼓励企业持续优化操作界面,简化操作流程,提升智能产品人机交互体验。
支持企业研发被动式、集成化的健康管理类智能产品及养老监护类智能产品,实现老年人无感知应用。推动企业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借鉴国外适老化设计先进理念。鼓励企业推出适老化产品说明书,方便老年人学习使用。遴选优秀适老化产品及服务,编制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典型案例。
(二)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围绕老年人获取信息的需求,重点推动新闻资讯、社交通讯、生活购物、金融服务、旅游出行、医疗健康、市政服务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切实改善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服务时的体验。鼓励企业提供相关应用的“关怀模式”“长辈模式”,将无障碍改造纳入日常更新维护,提高信息无障碍水平。
(三)提升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深入实施“智慧助老”行动,依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老年大学等,研究编制老年人智能产品应用教程,开展视频教学、体验学习、尝试应用、经验交流、互助帮扶等智能技术应用培训活动,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及服务。提升老年人信息应用、网络支付等方面的安全风险甄别能力,增强老年人反诈防骗意识。
七、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八、保障措施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
(政策解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工信部联电子〔2021〕154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回应社会广泛关注,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行动计划》,现对有关政策要点作出解读。
问
《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及养老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社会中可利用的健康及养老资源供给不足,健康及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为了提升健康及养老服务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健康及养老服务质量升级,促进信息技术融合应用,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智慧健康养老 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2017-2020年)》)。
自《行动计划(2017-2020年)》发布以来,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标准体系初步建立,新业态持续涌现,智慧健康养老理念深入人心,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技术产品供给不足,融合应用不够,产业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进一步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创新发展,保持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研究制定本《行动计划》。
问
《行动计划》的制定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答
《行动计划》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及养老需求为根本,编制过程中遵循以下四方面原则:
1、需求拉动,供给升级。坚持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相结合,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2、创新驱动,科技赋能。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健康及养老领域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提升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的智慧化水平。
3、政府引导,多方联动。强化政府引导,充分发挥产业各方的优势,加强合作,形成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局面。
4、统筹推进,示范引领。加强顶层设计,统筹产业发展各要素,促进要素优化配置,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引导各地差异化发展。
问
《行动计划》有哪些主要任务?
答
《行动计划》围绕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产品及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试点示范建设成效日益凸显,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完善四大愿景,提出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提升产品供给能力;推进平台提质升级,提升数据应用能力;丰富智慧健康服务,提升健康管理能力;拓展智慧养老场景,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推动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提升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六大重点工作任务及智慧健养老产品供给工程、智慧健康创新应用工程和智慧养老服务推广工程三个专项工程。
关于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提升产品供给能力。《行动计划》提出要通过实施智慧健养老产品供给工程,重点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康复辅助器具类、中医数字化智能产品及家庭服务机器人五大类产品,带动传感器、微处理器、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突破,实现多模态行为监测、跌倒防护、高精度定位等实用技术攻关。
关于推进平台提质升级,提升数据应用能力。《行动计划》提出要做强智慧健康养老软件系统平台,实现数据的有效归集与管理。要完善数据要素体系,鼓励各地建设区域性健康养老大数据中心,建立健全基础数据库,搭建数据中台。鼓励企业研究健康养老数据挖掘理论与方法,运用数据安全技术,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关于丰富智慧健康服务,提升健康管理能力。《行动计划》提出要通过实施智慧健康创新应用工程,加快促进信息技术产品在预防、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全生命周期中普及应用,重点发展远程医疗、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健康咨询、互联网+健康科普等服务。
关于拓展智慧养老场景,提升养老服务能力。《行动计划》提出要通过实施智慧养老服务推广工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重点打造家庭养老床位、社区助老餐厅、养老院等智慧化解决方案,创新互联网+养老、“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老年人能力评估等智慧养老服务。
关于推动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提升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能力。《行动计划》提出鼓励企业开发具有适老化特征的智能产品,开展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持续优化老年人使用体验,同时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培训,提升老年人对信息技术产品的接受度。
关于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行动计划》从科技创新、标准制定、检测认证、推广应用、创业孵化五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通过建设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搭建标准及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行业交流活动,编制《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推动设立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投资基金等手段,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问
如何保障《行动计划》落地见效?
答
为保障落实各项重点任务和专项工程要求,《行动计划》提出了四项具体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完善部际协同推进、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落实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加强产业分析监测研究和督促指导。强化部省联系,支持地方加强工作成效考核,出台政策措施,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二是强化产融结合。依托工信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开展产融精准对接以及“早期投资支持产业科技创新”专项工作。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融资。
三是开展试点示范。围绕不少于10个重点应用场景,再培育100个以上示范企业,打造50个以上示范园区,创建150个以上示范街道(乡镇)及50个以上示范基地,并建立层级动态管理机制,强化示范引领。
四是加快人才队伍培养。鼓励支持科研人员进入智慧健康养老行业,支持和指导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设立相关专业和开设相关课程,提升为老服务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水平。
安心养老连锁
微信公众号